close

【第一場】


柯榮三: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助理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時事題材之臺灣歌仔冊研究》(2008)、〈臺灣所見的五種「過番」題材歌仔冊〉(2009)、〈春暉書房所藏閩南語歌仔冊概況與價值〉(2011)。


林佳怡:
台大中文系學士、師大台文所碩士,現任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閩南語組組長。主要專長為閩南語語音、辭典學、歌仔戲等。目前專責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及閩南語認證等相關業務。


杜仲奇:
成大台文所博二,珍藏各種台灣書籍與資料,舉凡語言、文化及民間文學皆有所藏,諸如道光版《彙音妙悟》、《語苑》等,也含不少曲盤等語音資料,尤其歌仔冊更在三千本上下,故於語音學、台灣音樂、民間文學皆有所涉略,目前擔任台灣歌仔冊學會監察委員一職,曾著有《歌仔冊目錄整理方法之探討》與《良牧報研究─日治時代員林腔及其內容整理、紹介》等文章。

 

【第二場】


詹閔旭: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候選人。曾獲國科會千里馬(2012)、傅爾布萊特基金會(2012)、中華發展基金會(2010)等赴國外短期研究獎助金。現階段研究興趣包括台灣現當代小說、馬華文學。研究成果發表於國內外專書、期刊與研討會,代表著作為碩士論文《跨界地方認同政治:李永平小說(1968-1998)與台灣鄉土文學脈絡》(2008)(獲2008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研究優良博碩士論文獎)。


王韶君:
臺灣臺北人。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學士、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就讀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班。《臺灣海洋文學的發展與文化建構(1975-2004)》獲「彭明敏文教基金會2006年【臺灣研究】學位論文獎助學金」。並著有〈「帝國」與「戰爭」的展示、挪移與變異:以日治時期「海軍記念日」相關歌曲為中心〉等文。


羅詩雲: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文學、東亞殖民地比較文學。著有論文:《郁達夫在台灣:從日治到戰後的接受過程》、〈日治時期普羅文學的跨界互文:論葉山嘉樹〈淫賣婦〉與琅石生〈闇〉及其文本中譯問題〉、〈晉身帝國的焦慮:從森鷗外的《航西日記》及《徂征日記》之征旅文字出發〉等。

 

【第三場】


潘驥:
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博士生,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台灣文學,曾發表〈異域空間裡的漫遊者—論張達修日治作品中的旅行書寫〉、〈歷史的創傷與記憶:論張達修作品與白色恐怖〉、〈夏曼‧藍波安作品之認同書寫研究—一個人文地理學的解讀〉等論文。


賴恆毅:
現為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 博士候選人,研究領域為臺灣古典文學。曾發表〈在臺日人之基隆書寫──以《基隆港》收錄之日人漢詩為觀察場域〉、〈臺灣的行旅經驗及其文化意涵──以「臺灣勸業共進會」相關記錄為例〉、〈郁永河《裨海紀遊》之竹枝詞研究〉等論文。


王俐茹:
臺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目前就讀同校博士班二年級。研究方向為日治時期臺灣通俗小說、印刷媒體影響。曾發表過:〈傳統與現代的並存—論龍瑛宗小說中的鄉村意義〉、〈日本臺灣和文人的交遊網絡及其拾遺—以館森鴻為個案〉、〈層遞與位移—日治初期臺灣文人身份變遷與《臺灣日日新報》〉,另與黃美娥教授共同發表〈從「流行」到「摩登」:日治時期臺灣「時尚」話語的生成、轉變及其文化意涵〉;與林芳玫教授共同發表〈踰越與邊界:《地獄新娘》中的女性主體及其歌德類型〉。碩士論文題目為〈臺灣文人的記者初體驗及其創作實踐——以李逸濤為例的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第九屆台文研討會 的頭像
    第九屆台文研討會

     凝望海洋與島嶼:臺灣文學、語言、文化與域外的交流  第九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會

    第九屆台文研討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