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人: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王品涵
論文題目:誰住七號房?談時事歌仔的改編──以《基隆七號房慘案歌》為例
摘要:「歌仔冊」是流通於閩南地區,一種記敘歌謠的小冊子。對於歌仔冊的研究,依照柯榮三的分類,大致上有發展史、文獻整理、書目敘錄、專題研究、文字聲韻等五種。目前已知的歌仔書目,根據王順隆的整理,則約有1479種。在這千多種的歌仔之中,曾子良提出了十種分類的方式,分別為:改編中國傳統小說戲曲類、改編中國歷史與民間故事類、改編當時該地社會新聞類、勸善教化類、褒歌、趣味歌、敘情歌類、知識類、其他。本文即探討「改編該地社會新文類」歌仔中的《基隆七號房慘案歌》,檢視原案件與改編歌仔間的異同,發現在此一歌仔的改編上,讀者大眾所感興趣的並非案件真正的發生經過,而是過程中聳人聽聞的細節。為了令讀者方便接受到此一刺激,改編者更將真實案件中的複雜人物關係置換為傳統上單純的三角結構。
發表人:台師大台文碩 游淑如
論文題目:台灣閩南語歌仔冊量詞之研究─以《周成過台灣》為例
摘要:台灣閩南語歌仔冊與傳統民間社會緊密結合,能反應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等面相,其內容多以勸世教化、歷史故事、社會事件為主,再透過口語化的文字來表達,如:《勸改賭博歌》、《周成過台灣》、《八七水災可憐歌》等,都可探尋先民當時的生活樣貌。而歌仔冊是由往來兩岸的商人帶入台灣,因當時來台先民對原鄉的思鄉情懷,使屬於原鄉和記載原鄉事物的歌仔冊在台灣廣受歡迎,再加上價格低廉、容易取得和內容通俗等特性,更助長歌仔冊在臺灣的流行風潮,使其擁有大量且豐富的文本記載。而現今探討歌仔冊的專章論文也非常豐富,學者們分別從語言風格、內容、用字(詞)、保存價值、單本分析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無論歷時或共時的研究成果豐碩,但卻無學者從歌仔冊的單詞類進行深入探討。筆者在閱讀歌仔冊文本後發現:歌仔冊會因每句的字數限制和為了句句押韻,使其在量詞的語法表現上,有別於現今的用法出現,且各類量詞的出現頻率,也與歌仔冊的內容息息相關。而歌仔冊的量詞與現今用法之差異為何?各類量詞的出現頻率與歌仔冊內容有何關係?本文將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進一步呈現歌仔冊的量詞語法表現,找出歌仔冊量詞使用的特殊情形並對其量詞類型進行分類、分析,以幫助學習者掌握歌仔冊量詞使用的概況。
發表人:台師大台文博 潘惠華
論文題目:日治時期的台灣鐵道旅遊-以歌仔冊《台灣故事風俗歌》為例
摘要: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於1908年完成縱貫鐵路的全線開通,不僅為臺灣西部帶來迅速的發展,並掀起島內觀光旅遊活動的風潮。而以台人民間自發性的鐵道旅遊,跳脫了官方制度化觀看臺灣的方式,游離出官式旅遊的制約,反而更能以台人的視角真實體現近代化建設與地方人文風俗。是以昔日流傳民間的歌仔冊記實民間的語言,所敘述的各地文化與生活樣貌,乃是真實的旅遊口頭文學記錄。是故,本文嘗試以歌仔冊《臺灣故事風俗歌》試圖探究台民視野下的殖民現代化之生活體驗,尤其是本文作者於鐵路尚未全線貫通之前,即進行鐵路旅遊並將之付諸文字,堪稱珍貴的記遊史料。全文內容共分五節:第一前 前言,第二節 《臺灣故事風俗歌》的旅遊書寫與版本,第三節《臺灣故事風俗歌》中的鐵道體驗描述,第四節 《臺灣故事風俗歌》中地名的昔日與今日,第五節 族群形象與地方風俗。